乐文小说网 > 鹤语剪影最新章节 > 第350章 送教下乡

第350章 送教下乡


别看君豪年轻,最近他可不得了,作品频频获奖,成为中国剪纸学会与鹤城市剪纸学会的会员,又被聘为鹤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宋氏艺术中心门庭若市,来访的人中不乏记者,同行,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

大厅一侧的展厅里,一件件“崔氏剪纸”作品吸引眼球,一位正在观看展览的小学生感言:“这些剪纸作品太漂亮了、太喜欢了,我想要跟何老师学剪纸!

何君豪深受众人喜爱,他趁着这波热度,与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市剪纸学会同事,组成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

他跟母亲商量与市文联联合搞一次剪纸培训走进特殊教育学校。

希望通过培养这群特殊孩子们剪纸爱好,将来谋一技之长。

宋清秋自然大力支持。

为了搞好这次培训,宋清秋专门为每名同学购买剪纸用的剪刀和纸张,并且精心准备了5幅精彩的剪纸作品,送给孩子们。

选定两个班级做一个试点,在培训中,君豪和班级的教师们互相配合,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讲清楚怎样叠纸、怎样画线、怎样剪等各个环节。君豪与老师来到学生中间,逐个细心辅导,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每名同学相继完成了两幅非常漂亮的作品,对学习剪纸兴趣盎然。

而宋清秋甘愿当绿叶做陪衬,在旁举着相机录像拍照。

望着孩子们手上的剪纸作品,她露

出赞许的笑容。

生动的一堂课很快结束了,拍照留念,当互相道别的时候,同学们依依不舍挥着小手,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君豪和宋清秋他们。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和真挚的感情流露,宋清秋和君豪都觉得不虚此行,更感受到了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宋清秋把抓拍的相片洗出来,一部分贴在艺术中心展览墙上,一部分送给孩子们和老师。

获赠相片的师生特别高兴,集体录了一个视频发了过来,以此感谢。

宋清秋望着视频中的孩子们突然有了灵感,拿来纸和剪刀,创作出大型剪纸爱在蓝天下,“特殊花朵”灿烂绽放,被市残联收藏。

她深深懂得一个艺术家的价值,在于时代主旋律,在于艺术的高度,更在于交流传承,筹划着明年组织省级剪纸大赛活动,以及民间剪纸大赛。

同时,她把剪纸合作点扩展到十个,采取信息共享,资源共有,分成各取的方式,形成了设计、产品、流通、销售一条龙市场机制,扩大了宋氏剪纸多出产品,出好产品,极大推进了宋氏剪纸的发展。

并且她与所有剪纸合作点、剪纸店员工筹划集体创作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览作品。

她抽空还要构思非遗剪纸大赛参赛作品。

当她和儿子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崔若楠一家三口突然带着礼品登门造访。

宋清秋有些摸不着头脑,

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嫂子和吴哥可是稀客,喝茶。”

“你别忙活了,我说几句话就走。”崔若楠一幅盛气凌人的模样,拱起手背悄悄桌面,发号施令。

许子伊看向宋清秋抱以歉意的一笑,“姑姑,我妈刚出院不久还病着,您见谅。”

“没事,你妈妈是真性情,我喜欢。”

曾经不可一世的宋清秋竟然当起舔狗,崔若楠鄙夷了看了清秋一眼,在心里各种吐槽。

她严肃地说道,“闲话少说,咱们言归正传。君豪救了我们一家三口,我们全家住院期间,你和何明远也没少帮衬,我们是特地来感谢君豪和你们两口子的。”

话落,吴瑞强赶紧将带来的礼品放在桌上,“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望收下。”

他又补充道,“同是一家人该感谢还是要感谢的。”

吴瑞强蹦豆子似的语速,把宋清秋忍不住笑道,“好,我们收下了。”

话锋一转,谈起“送教下乡”活动,宋清秋表示要赞助英语书籍、建立专业化英语听说教室,以及配套设施。

促进帮扶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同时让外语学子在实践中切实提升专业教学技能。

也让退休后的崔若楠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崔若楠眼睛里泪花滚动,她走到窗前望着外边,沉声说道,“你自个愿意掺和进来,别指望我感谢你。”

“为了孩子,我愿意,不需要任何人的感谢。”

曾经许曾

良也跟她说过此类的话,那也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梦想。崔若楠心底掀起层层涟漪,她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眼泪“唰”地顺着脸颊流下。

她抬起衣袖狠狠擦去泪水,良久平复好情绪,缓缓开口,“你忙吧,我们回去了。”

君豪急得不行,看向母亲。

然而宋清秋丝毫没有要提儿子和子伊婚事的意思。

君豪眼巴巴地望着子伊跟着她父母离开,他有些赌气地说道,“妈,是不是我哥先结婚,我和子伊才能结婚啊。”

“咱家是民主家庭,谁想结婚那就结,不存在长幼之分。”

“那为何方才只字不提我和子伊的事。”

“这叫以退为进,崔若楠迟早会同意你们婚事的,着什么急啊。”宋清秋把一沓剪纸样本扔给儿子,让他赶紧制作成样板,每个合作点两套,以便生产新年剪纸用。

迟早?迟早是什么时候?

君豪心里没有底,忿忿不平的嘟囔着出了门。

宋清秋拿起手机打了几通电话,与崔若楠等人联合成立送教下乡工作室,平日由崔若楠和她几个大学同学负责下乡教授数学和英语。

她又通过中国剪纸学会同事的帮忙,联系到省城的一所大学里的英语外教,费尽心力地与他们在电话沟通这边的情况,最终他们答应每个周末进行一节外教课。

挂了电话,宋清秋眉头紧锁,思索良久,把许曾良牺牲那个乡镇作为试点。

没过多久,开启

第一次送教下乡活动。

他们先是来到一所乡村留守儿童多的中学。

崔若楠在数学课上,讲课十分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逗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她不仅善于启发诱导,还教会了学生们如何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初中的数学课上完,崔若楠又跟大学同学来到一所小学,这里的英语多功能教室由宋氏剪纸基金会资助安装了电子屏幕黑板,开启了一周一节的外教直播课的先河。

这个班的英语老师与宋清秋正在台上调试设备。40多个个孩子全都安安静静地坐在位子上等待着,某种兴奋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上课铃响,但不知哪出了问题,屏幕上看得到画面,却听不到人声。崔若楠赶忙打电话联系后台工作人员,学生们开始骚动,英语老师只得先带大家朗读。

漫长的十分钟过去,屏幕才跳出一个新面孔,全班腾地把背挺直了。

那边的外教笑着对镜头挥手跟学生打招呼,自我介绍。

学生大声又整齐地回答:“Hello,  Teacher.I’m  fine.Thank  you,and  you?”

相比传统课堂,外教课的确生动有趣,锻炼了学生们的听力以及口语能力,但中方英语老师必须在场,不仅要保证通讯正常,还要翻译、提示以及点名。被点到回答问题的孩子必须一路小跑上台,靠近摄像头和话筒与外教

交流。

虽然有之初的小插曲,但整堂课下来进行得很顺畅。学生们也从最初的腼腆羞涩,慢慢习惯了这种课堂形式,上台后先向外教大方介绍自己,离开前还会挥手说goodbye。

崔若楠望着此情此景,很赞同宋清秋说过的一句话,身处闭塞环境中的农村学生更需要外教课,就像给他们打开一扇窗。

她不知不觉地对宋清秋肃然起敬。


  (https://www.lewenwuxs.com/3883/3883439/1111075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