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红楼]林氏第一神医 > 第39章 剩下的不要也罢

第39章 剩下的不要也罢


林姜算了算自己的声望值,  就在心里祈祷,声望值到达一万的时候,开启的第五层商店能有更惊艳的商品。

        【主任的眼镜】和【医神的灵感】,  她至今还在使用着,但作为第四层商店的商品,  都有明显的短板。曾经听系统爸爸提起过,第五层商店才是神医系统一道真正的分水岭。

        林姜十分期待。

        一般她从宫里回来,下午就会补觉。可今日声望值破了九千,  她心情有些兴奋就没睡着,既然睡不着,索性继续爬起来啃医书。

        系统是不会跟她打马虎眼的。

        【读书破万卷】成就,  可不是哗啦啦翻过一万本书就算,而是要认真研读过的书,  才会被算作数量。

        林姜也不知道终她一生,这个成就能不能完成,  但她仍旧不会停下。

        这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行医水平的工作,本来就是她作为医者应该做的。她现在看的脉案看的药方,  说不定在将来就能帮上哪个病人呢。

        见姑娘没有补觉而是在看书,  宝石就在外间用紫铜小锅煮枸杞酒酿蛋,是姑娘昨儿说起想吃的汤点。

        兰芝院正一片岁月静好,  忽听见院子外面传来寒暄说话的人声。林姜看书也看累了,就推开窗子往外看。

        只见是贾母房里的鸳鸯,从门口进来,刚跟小丫鬟们说过话。

        宝石也看见了,  连忙迎接出去。

        鸳鸯虽然是这府里的丫鬟,  但她是贾母的贴身大丫鬟,  别说姑娘小姐们了,就是几位老爷也得让她敬她几分。

        鸳鸯进门,给林姜福了福道:“小林太医,齐阳长公主府派人送谢礼来了。您可要出去见一见?”

        方才齐阳长公主府女官上门的时候,还把贾家上下惊了一回。毕竟这位长公主在京里的名声,很有些女版绍王爷的意思,因是嫡出之女,看在太后的面子上,连皇上都很让着这个妹妹,京中诰命们更是不敢惹她。

        见长公主府打发人上门,贾家生怕是不知何处得罪了这位。

        听说又是为着小林太医,贾母才连忙命鸳鸯亲自来请人。

        林姜起身:“我知道为了何事了,长公主实在客气。”

        她到了荣庆堂后,只见长公主府的女官已然在正厅候着了。她们得了长公主的吩咐,客气恭敬,口口声声只称林姜大人,以下官自称。

        在送过礼后,女官又当着林姜给贾母送上一封书信:“老太君,这是我们长公主亲笔的信函。今日我们少爷多亏了林太医调制的玉容膏,长公主心里记着这份情。只是宫墙内外有别,长公主不能时时照拂,便请老太君替长公主多照看林太医吧。”

        贾母亲自起身接过长公主的信函,笑道:“还请长公主放心,这孩子在我们府上住着,就同我们府上的姑娘小姐是一样的待。我们府上虽不是公主这样的尊贵,却也知道京中宫里的规矩——女儿在家时要尊贵着养,万不能委屈了。”

        旁边的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甭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都是一派附和之声。

        其中年长的一位女官临行前还又给林姜格外行了个福身礼:“下官惶恐,少爷身边服侍的小子正是我的那不成器的犬子,没服侍好主子有大罪,小林大夫的药治了少爷,便是救了我们一家子!”

        林姜抬手搀扶:“您这话就严重了,都是我为太医的职责所在,自然尽心尽力。”

        公主府的女官一走,贾母转过头来,刚想跟林姜说点什么,林姜就已经露出困倦之色:“一早入宫又出宫,实在是累了。老太太,我就先告辞了。”并没有应酬贾家人的意思。

        贾母张了一半的口,也只转了话音道:“我正是这个意思,快回去歇着吧。”

        林姜转身就走,倒是走到门口,忽然转头跟王熙凤道:“琏二奶奶,多谢你上回帮我寻的那两味药材。我调制玉容膏之余,也按着古籍做了几盒面脂,明儿不入宫有些空闲,到时候给二奶奶拿两盒去用。”

        凤姐儿先是一怔,然后脸上就都是笑:这小林大夫是借着长公主这事,给自己立体面威风啊。

        这就是当众告诉荣国府主子们:我对你们别的人都没什么情分,也不想多说,别靠近我咱们不熟!

        倒是跟琏二奶奶,我还觉得投缘些。

        果然,林姜说这话时,贾母等人看凤姐儿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姜妹妹客气了!妹妹住在我们家,正该我送好吃的好玩的去给妹妹解闷呢。”王熙凤多么精明的一个人,立刻连称呼都改了,仿着黛玉的叫法,直接叫了一声‘姜妹妹’。

        之后更亲热道:“不过我这人,就喜欢好东西,姜妹妹调制的面脂必是上好的。既然肯想着我,我可舍不得推出去!”

        林姜笑眯眯:“那说好了,明儿我跟林妹妹去找凤姐姐玩。”

        她实在不介意给王熙凤搭新桥,把王夫人从旧桥上挤下去掉到河里。

        王熙凤也就从王夫人背后闪身出来,还亲手打了下帘子送林姜出去,看起来倒真像颇为投缘的姐妹俩似的。

        “好,那我明儿一定准备上好的茶点,等着两位妹妹来玩。”

        然后又转头紧着跟贾母请示:“还请老太太放我半日的假,让我也沾沾两位妹妹的仙气儿。”

        贾母此时已经换了慈祥笑脸,连连点头:“好,很好,就给你半日假,你可得替我好好陪陪你两个好妹妹。”

        一时屋内其乐融融。

        唯有王夫人在旁看的咬牙。这回不是生林姜的气,而是生凤姐儿的气:凤姐儿明知道她讨厌林家这姐妹俩,却私底下跟她们走的这么近,姐姐妹妹起来了!

        真是眼里没有她,难道翅膀硬了,在贾家当了几年家,还真以为自己是当家奶奶了?

        王夫人腹内酝酿着要敲打教训凤姐儿一回。

        偏生这边送走了林姜,贾母就拉着王熙凤说话,交代明日怎么招待林姜和黛玉,怎么建立情分的事儿,把王夫人在一旁撇的没上没下,憋得要命。

        邢夫人看王夫人想说话,反而故意道:“老太太,您跟凤哥儿有话商议,我跟弟妹就走吧,别在这儿添乱了。”

        贾母挥手:“很是,你们去吧。”

        王夫人:气死!

        -

        第二日,黛玉与林姜也并没有安安生生在凤姐儿屋里待多久。

        倒不是有人作妖,而是宫里的内监上门来了。

        内监送来的是一张请帖似的大红纸,上头是用金粉写成的字,封面写的正是林如海的官职名。

        虽长得像请帖,但皇家威仪,中宫皇后是不会下请字的,故而这是一张召帖。

        里面写了些褒扬之词:诸如林氏长女出身名门,才德兼备,性情恭谦等话。

        当然,这些都是模板不是关键,着紧的是后面的话,擢林氏女代京中千万闺阁琼秀入宫给太后拜寿,领受太后慈恩赐福。

        这是一份光荣的派选代表的任命书。

        此事尘埃落定,贾母极是高兴,给了两位传旨太监各一个硕大的红封。那小太监自然也愿意多说几句:“史太君,这宫中召请的姑娘共有大几十位呢,但这第一日收到召帖的却只有十五家姑娘,其中就有府上林姑娘。”

        贾母闻言笑得更欢喜了:“天家的隆恩,府上感恩戴德!”

        贾赦贾政也在旁边等着,听闻亲外甥女有此荣耀,也觉得光辉。贾赦就摆手让贾琏去送两位公公,宫里的人嘛,哪怕只是个传旨太监,也不要得罪了去。

        贾赦这么一摆手叫贾琏去应酬人情往来,贾政就不免想起自己儿子,回头去找,却发现根本没有宝玉人影,腹内不免就开始运气。

        待众人轮番恭喜过黛玉,一起起散去后,贾政就问着一同出门的王夫人:“这样天家传旨的大事,宝玉如何不见?”

        王夫人知道内情,也不敢说实话,只道:“宝玉身子不爽快,老太太叫他歇着养病呢。”

        贾政跟王夫人虽然感情一般,但到底也是多年的夫妻了,王夫人那瞬间的停顿犹豫立刻被他捕捉到了。只是贾政也不吱声不言语,只是在跟王夫人分开后,又绕回荣庆堂,往宝玉的住处去了。

        宝玉十岁前,是睡在贾母内室的碧纱橱里,十岁后,就搬到荣庆堂后单独的房舍中,不必从贾母屋子里穿过,可以走旁边穿堂。

        这会子贾政转回来,没有惊动贾母,只扑宝玉后房而去。

        门口有坐着缠线团的小丫鬟,被他一个眼神严厉止住通报,只好跪在那里,眼睁睁看着贾政走进门去。

        冬日里炭气重,故而宝玉屋里的门并没有彻底关上,只是虚掩着留着缝儿通气,横竖屋里面有厚帘子也不会灌冷风。

        可这会子,这条缝儿就把宝玉的话一句句吹出来了。

        “有什么可贺喜的?这事儿老太太前几日就告诉我了,那时候我便不高兴!”

        “宫里是什么好地方?大姐姐去了就再也没出来过,苦苦煎熬着。这会子难道林妹妹也要进去?”

        袭人晴雯麝月等人纷纷上来劝宝玉,只说这是极体面的大好事,且林姑娘去去就回来的。

        宝玉却是个越劝越上头的性子,开始还只是自己摔摔打打,后来见人都劝他说这是林姑娘的造化好事,直接给他劝疯了:“什么好事!女儿去那见不得人的地方能是好事?这是混账事!”

        贾政在外:这个混账!

        而宝玉方才嚷嚷的话,也说中了他的心病。

        当年父亲贾代善是太上皇心腹重臣,贾家荣耀无比。可轮到他们这一辈,大哥贾赦他是一点儿也看不上的,读书习武都不行酒色财气之人。他自己本是立志读书出仕的,偏生吧,怎么考怎么不过,还是父亲临死前上了一本给他要了个官。

        元春入宫,就是宝玉说的,为什么要送女儿家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耽误一世?

        贾政的愤怒里,还夹着自己也不愿意承认的羞恼。

        他掀开帘子大步冲了进去。

        -

        荣庆堂内,贾母打发了众人,正在拉着黛玉细细嘱咐。

        贾家曾经送过女儿入宫竞选,这事儿还真有经验。所以贾母说的头头是道:到时怎么穿衣打扮才能不张扬又显得不落俗套,怎么答太后娘娘皇后娘娘的话才恭敬有礼。

        正在交代着,外面忽然喧闹了起来。

        贾母皱眉:“鸳鸯出去看看,大好的日子,是谁在生事狼嚎鬼叫的!”

        鸳鸯出去一看,吓了一跳:生事的是二老爷,鬼叫的是宝二爷。

        于是连忙回来回禀:“老太太,二老爷不知怎的折回来去了宝二爷房里,还生了大气,在拿着夹炭火的铁夹子打宝二爷呢!”

        贾母立刻起身,失色道:“这还了得?这还了得!拿那要命的东西打我的宝玉,岂不是要打坏了。”

        说着由鸳鸯琥珀扶着起身,柱上拐就一阵风似的去了。

        而黛玉孤零零被留在了原坐。

        她看着旁边贾母坐过的锦垫——外祖母对她总是比对别的姑娘亲热,会叫她上来跟自己坐在一处榻上,三春反而没有这样的待遇。

        正如刚才外祖母口口声声说,自己要入宫是天大的事儿,她会为自己筹谋。

        可遇到家里宝玉的事儿,还不是立刻忘记了自己,抬腿就走了?

        就像一月前,王夫人身边的陪房周瑞家的各处送宫花,说是薛家太太得了上好的宫花,让分给各位姑娘,到自己的时候却只有两支花孤零零躺在一个大盒子里,甚至没有姜姐姐的。

        周瑞家的只道:小林太医是穿官服的人,太太想着她必然不爱簪花,这两支是送给姑娘带的。

        而剩下的两枝花,显然也是别处先拿完,最后剩下的两支。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黛玉心里知道,这是二舅母不喜欢自己,在这种旁人不会发现的细节之处让自己难堪,给自己脸色看。而她若是计较起来,来日就会传出一个小气刻薄的名声。

        她当时是寒心,是生气,但是,她不会伤心。

        这荣国府的人,连着亲外祖母在内,都给她挑剩下的感情又怎么样,这原本也不是她的家!

        在她的家里,有着凡事以她为重的父亲和姐姐。

        再想想,她要入宫的消息传给父亲,父亲表达的可是宁可不做这正二品大官,也不让女儿进宫受委屈的决心,对比荣国府把元春送进宫去做女官熬日子,真是天壤之别。

        可见荣国府的感情,至亲骨肉的深情也不过这样,何况那些剩下来的,又有多少?不过是浅薄的一层罢了。

        黛玉从没有一刻看的这么分明过。

        她思绪转的很快,这些想法不过是瞬息之间。

        此时贾母房内的大丫鬟鹦鹉也已经上来描补道:“姑娘不知道,二老爷打宝二爷可厉害了,有一回差点打坏了宝二爷。老太太这才着急去拦着,并不是忘了姑娘呢。”

        又殷勤道:“我给姑娘换盏新茶吧。”

        黛玉回神,只是一笑:“不必了。外祖母回来,你只管回明我与姜姐姐商议此事便罢了。”

        鹦鹉一路跟着送出来,小心翼翼道:“姑娘慢走。”再转回屋内后,另一个正在收拾茶盏的大丫鬟就问道:“你看着林姑娘没生气吧。”

        鹦鹉摇摇头:“林姑娘是什么身份,是宫里都要选了去给太后娘娘拜寿的大家闺秀,哪里就为这事儿生气了?”

        也是黛玉入荣国府几月来,除了晨起给贾母请安,晚上再问个好外,极少外出,所以贾家下人们都没跟她说过几句话,只知道林姑娘生的极美又有气度,最要紧的兰芝院可是给赏钱最痛快的去处,当然口中只有好话。

        两人边收拾东西边议论道:“说来,咱们府上姑娘最多——自家的几位姑娘先不提,只说这几位常来往的亲戚家姑娘。”琉璃把茶盏收完交出去给小丫鬟去洗,自己就拿帕子擦了擦手,开始数手指。

        “其中小林太医没的说,都不能拿姑娘的例子来比她,人家自己就是个五品官儿!其余的,便是林姑娘、宝姑娘和史大姑娘了。”

        鹦鹉想着贾母一时半刻也不会回来,就跟琉璃凑在一起聊起了悄悄话。

        “正是呢,这里头,林姑娘出身最好,打赏下人也最大方,且听说兰芝院从来不打骂丫头的。最难的是,不打不骂还能安安稳稳管教的从不出事。”鹦鹉表示钦佩,她们都是贾母房里的大丫鬟,许多时候小丫鬟不懂事各种拌嘴手欠,她们都要去打两下威吓住。

        琉璃极为赞同:“只是林姑娘性子又安静又淡,除了给老太太请安,都极少出门,只是在房内看书。到底是林姑老爷的女儿,咱们姑老爷当年可是探花郎呢。”

        鹦鹉接话:“论起脾气亲和来,谁又能比过宝姑娘呢?”她说这话却带着点特殊意味。

        她们荣庆堂的丫鬟因为跟着贾母,难免就自视甚高,看姑娘们也有些点评的意思。

        那位薛家的宝姑娘,不是她们说,简直是林姑娘的反面,也太爱串门了些!每日都要把荣国府各处主子奶奶姑娘们走一圈,至傍晚才回自家。

        连贾母都曾私下说过:这宝姑娘年纪也不大,倒有这样的耐性应酬敷衍,各处与人结交为善乐于经营,真是稀奇。

        这话可算不上什么赞扬褒义。

        “至于史大姑娘,那是咱们老太太的娘家人。她性子倒是豪爽,可怜现在史家穷起来了,她不免跟着受磋磨。老太太屋里的人,自然不会小瞧她拿不出赏钱,可家里别的婆子丫鬟就不一样了,背地里不少笑话史大姑娘的呢。”

        鹦鹉听琉璃这么说,倒想起一事,连忙道:“说起这个,上个月史大姑娘不是来住了几天吗,宝姑娘跟她却是极为亲密的,史大姑娘还去梨香院住了几晚上。”

        两个人正讨论着,忽然听见外面贾母的声音,可见是带着宝玉回来了,就连忙止住话,出去迎接倒霉的宝二爷。

        宝玉被打一事,喜闻乐见地在贾府传开了。

        当然喜闻乐见这个词是林姜加上的。雪雁陪着黛玉回兰芝院后,就气鼓鼓将方才贾母抛下黛玉就走的事儿吧啦吧啦说了,顺便还把林姜等人不知道的宫花事件也翻出来叨唠了一遍。

        夏嬷嬷气的脸上皱纹都多了两条。

        在他们林家,什么好东西不是先由着姑娘选,哪怕一草一苗一碟果子,老爷都会吩咐,最好的先送给姑娘们吃去。

        可到了荣国府,居然连什么簪花都送完了别人,剩下两支给姑娘。

        夏嬷嬷看起来,很有准备冲出去打周瑞家一顿的架势。

        直到宝玉挨打的消息传了过来,夏嬷嬷的铁面才放松了些。而贾母,也是直到晚间忙完了安置宝玉,教训贾政等事后,才叫鸳鸯来安慰黛玉,说是明日再教她入宫之事。

        鸳鸯说话,黛玉也只是听着,听完后关门送客。

        鸳鸯能混成贾母身边第一人,就不是鹦鹉能比的。她察觉出了林姑娘的冷淡,只是她唯有苦笑。在老太太心里,当然谁也比不上宝二爷,林姑娘虽是嫡亲外孙女,可才来了几个月,感情就差些。

        而老太太方才情急之下表现出来的亲疏,也实在有些伤人心。

        鸳鸯只好走了,回去后也是报喜不报忧,只说林姑娘正在拟年节下的礼单子,是要给林家在京城的故旧安排年礼。

        贾母也就点头:“玉儿是个极聪慧的孩子,正如当年的敏儿。”然后又烦忧:“要是有个敏儿那般的儿媳妇做臂膀,我也就不愁了。如今你看看府里这两位好太太!一个着三不着两,专会怕老爷和扣银子,一个看起来吃斋念佛不管事,其实心里把着这管家权不放,还不如真撒手不管,倒少替府里得罪些人!”

        鸳鸯就劝道:“老太太别忧心,还有琏二奶奶呢。”

        贾母点头:“看今日小林太医行事,想必凤丫头没掺和进祸害人家生意的事儿里头去。否则都是王家的出身,小林太医绝不会对凤哥儿那么客气。”

        贾母摇头一笑:“那小林太医对凤哥儿和气,大半也是做给咱们看的,叫咱们别会错了主意,当她是糊涂年轻女孩子糊弄——到底是谁想算计她家里,她心里门清!”

        鸳鸯见老太太苦思冥想的忧虑,心里对两位太太不免都有不满:老太太这么大年纪了,还得给家里操心不说,还要为二太太收拾得罪人的后果,真是……

        方才两位老爷也是,林姑娘要入宫的消息一出,两位老爷就巴巴站在这儿异口同声:请母亲拿主意。

        明明都是四五十岁的老爷了,遇到正事还是没有主意,纳小老婆的主意倒来的很快。

        -

        腊八这日,宫里各处都分送腊八粥。

        除了太医院的腊八粥有林姜的,太上皇、皇上处又单独给她赐了一碗,甚至连太后娘娘都命女官额外送了一份。

        谁知太后送过后,后宫诸嫔妃也跟着动起来:反正有大佬在上面顶着,两位陛下要怪她们拉拢太医也得从太后开始怪,所以各宫各院都打发太监给小林太医送了腊八粥过来。

        送粥是小事,主要是让宫人打听打听:小林太医您开始做玉容膏了吗?过年可不是休息的理由啊,赶紧工作起来。

        林姜都是打太极:父亲还没回京,最重要的一味药引子都没有,实在做不出来。

        倒是皇上听闻此事后,还特意去了一趟凤霖宫中寻皇后:“你是六宫之主,管束好嫔妃。今年母后赏腊八粥,为的是齐阳妹妹得了小林太医的药,给外甥治脸面,那是父皇跟前过了明路的,母后才破例赏了一碗腊八粥。”

        “她们那起子人跟着瞎起什么哄?竟都忙着派人去太医院,把这好好的太医院当成集市逛了。还去预定什么玉容膏,简直胡闹!父皇嘱咐过小林太医,让她不要在这些不要紧的养颜方子上费工夫,她们倒是轮番去搅和,这是大过年的招不痛快呢?”

        皇后连忙答应下来,将后宫嫔妃敲打了好一阵子,林姜这里才算清净了。

        否则开了先例,这回送腊八粥,下次送过年酒的,她这里永无宁日不说,来往多了总有瓜田李下的嫌疑。

        不过后宫娘娘们送来的腊八粥,都是格外精细的粥点,还另配了许多点心,反正比御膳房送来的大锅粥好许多。

        眼见十来碗粥和数十道点心,她也吃不了,就叫了小太监帮她一起拎到前头大堂去,准备请今日当值的太医一起吃。

        今日当值的也有一位院副,名马宝仁,性格比刘院副开朗些。

        见林姜想跟他们分享粥点,就先单独叫住她笑道:“小林太医,你还是年轻不知道宫里头的事儿,这粥点再好咱们也不能吃。”

        林姜听出他言外之意,不由有些诧异:“怎么?各宫娘娘与我都不曾见过面,难道还会下毒?”这犯不上啊。

        马院副揣着手笑道:“她们本身是没道理给你下毒的,但搁不住这粥点一路送过来,说不定就叫旁人动了什么手脚——万一你吃了哪一宫的粥点出了事,以小林太医你现在的地位,那位娘娘肯定是要倒霉的。”

        “这借刀杀人,在后宫可是常事。”马院副笑道:“虽说可能性很小,但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们太医院也有过太医突发恶疾没了的先例,所以这些年,除了两位陛下宫里的赏赐,别的吃食一概都不用的。”

        其实他不敢明说的是,就连御赐的食物,他们也都是供着,一般不入口。

        林姜还真不想宫里到了这等地步,没入后宫,还会被后宫的刀剑伤到。不由问道:“那咱们每日总要吃喝,御膳房也每日会送茶点来,这些……”

        马院副笑道:“御膳房专给太医院做吃食的三间屋子和几位大厨,都是太医院盘熟了的,且这种负责供应外臣的大厨房,跟宫妃们的根本不在一处,各宫也伸不进手去。”

        见林姜对宫里事儿还是知道的少,趁着今日腊八,太医院工作清闲(一般不是重病大家都不会节假日宣太医免得不吉利),马院副索性就跟林姜掰扯清楚:“不光外臣的大厨房是另做的,连太上皇、皇上这两位陛下的御厨房,也不跟后宫掺和着,都有人紧盯着。”

        “这历代宫廷啊,丧心病狂的人和事儿多着呢,说不定就有什么迷了心窍的宫女太监要害主子,陛下们哪里能冒这种风险?当然是要另做饮食的,而且同一道菜品要好几个御厨房都做了送上去,谁也不知道,陛下们吃的到底是哪一道!”

        这才是下药都没处下去。

        林姜听马院副讲了许多宫闱密事,受益匪浅,起身行礼道谢。

        要说从前他与两位院副只是井水不犯河水,面上的和气,那现在肯将这些经验教训隐秘宫事分享给她的马院副,才算是把她当成了同僚,还是那种关系不错的同僚。

        这里面,便有黛玉这几个月替她做下来的水磨工夫。

        也因为林姜入宫缘故特殊,外头官宦人家也不敢请她,就不会跟太医们抢外快。

        故而,马院副在留心观察了几个月林姜的为人行事后,终于抛出了橄榄枝。

        小林太医还是起步期,这会子雪中送炭一下绝对没坏处。

        他觉得自己运气很好——平白上去跟小林太医扒拉后宫的阴暗没道理,正好今天娘娘们的腊八粥,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看小林太医对他认真道谢,就知道她承了这份情。

        马院副摸着胡子,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林姜却有些心疼:“唉,可惜了这么多粮食。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毕竟这些连赏给小宫女们吃都不能,万一真有点什么事儿,给人吃出毛病来她如何过意的去。

        马院副在宫中多年,见惯了贵人们的靡费铺张,眉毛都不动一下,让两个负责拎进来的小太监,再原样拎出去,等晚上再悄悄倒了去。

        看小太监们咽口水,马院副就道:“你们知道太医院的规矩,要拿去分着吃了也行,但若吃出了事可没人管你们。”

        小太监们千恩万谢磕头去了。

        林姜就知道他们应当还是会吃:冬日天寒,这些小太监们饮食又没有肉和油水,各个瘦瘦小小。有这样美味的食物,别说很大可能没问题,就算告诉他们有毒,他们说不定也会壮着胆子吃了的。

        饮鸩止渴无外如是,横竖他们命比草还贱,吃了不死赚了,要是吃死了就去投胎过下辈子,反正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想到这些,林姜情绪略微有些低落,同时在脑海中打开系统商店,准备搜寻点验毒辟毒的宝物。

        马院副也不再劝她:刚进宫的年轻人啊,总是这样的,以后看不惯的阴私诡谲事儿多了也就惯了。

        林姜正在云逛街,只见眼前闪过一片宝石般的金光。

        她抬头,果然是卫刃站在她面前,手里还拎了一个黑漆木的食盒。卫刃一进大堂见她就坐在堂内,不由走过来问:“天气寒凉,林太医怎么坐在这旷处?”

        太医院大堂占地面积广,地方一大自然就空旷阴冷些,点再多火盆子也不如小屋子暖和。

        所以这宫里贵人的居所,没有很大的,都是小巧精致为上,为的就是夏日放冰凉气不散,冬日炭火暖气不跑,并不是谁住大平层谁就有钱。

        旁边马院副腹诽:这话说得,我在这儿旷处坐着就不冷啦?

        只是他知道卫副统领是皇上的心腹,只以为皇上另有赏赐吩咐,于是连忙见过官礼就往边上闪去。

        林姜也以为皇上有事,就让着卫刃向后走,准备去办公室说。

        才到办公室门口,林姜就看到小雀儿正蹲在里面给她拨火炉:“大人,我怕这炭灭了,您回来冻着。”

        林姜笑眯眯:“那多谢小雀儿啦。”

        小雀儿见还有位穿甲胄的大人跟着进来,就连忙告退跑了出去。

        林姜让着卫刃坐,接过他手里的食盒,见是一碗腊八粥,不由笑道:“陛下怎么还赏两回?”

        就听卫刃道:“这不是陛下赏的,是我送你的。”

        林姜一怔。

        卫刃低头看着茶杯解释道:“京中旧俗,腊八粥要分送亲友。可我家中没有任何亲眷,要论友也极少。这粥……我就想着给林太医送一份来。”

        林姜理解,作为皇上心腹,还是负责安全工作的心腹,实在也不能有什么朋友。估计绍王世子跟他关系不错,也是经过了皇上的首肯。

        那怪不得他没有人可送腊八粥呢,实在是无亲无友。倒是自己医治过他,两人熟悉些。

        于是林姜便点头道谢:“多谢卫大人的腊八粥。”见旁边就有勺子,林姜就直接尝了一口。

        尝过后不由手一顿,努力措辞勉强赞道:“卫大人家的大厨这手艺,嗯,很有人间烟火气。”

        也太烟火气了,这粥底糊了啊大哥!

        卫刃还以为是夸奖,立刻表现道:“这并不是厨子做的,而是我熬的。陛下登基后赏了我宅子和家仆,只是我自己惯了,凡事都亲力亲为,家中也没有侍女。”

        林姜搁下勺子,语重心长地劝道:“卫大人常日在宫中当值,回府住的日子不多,侍女没有就算了,但这厨子,还是聘一个吧。”

        见卫刃不解,林姜就找出御赐粥配的勺子来给他:“卫大人早起忙着入宫,还没尝过自己亲手熬的腊八粥吧。”

        这话没错,卫刃一早就忙着盛粥,还仔细的斟酌挑选。给林姜的这小小一份粥里,都是他用勺子在锅里挑来挑去,选出来好看的果仁。

        这一折腾,自己就连早饭都没吃,直接入宫来了。

        卫刃此刻尝了第一口自己熬的腊八粥,脸上立时就五颜六色起来:“抱歉,这腊八粥我是第一年做,多放了些果米,跟平时的清粥不同,就……”就没把握好熬糊了。

        林姜见他难得窘迫,忽然生了恶作剧之心,故意一本正经道:“卫大人,没关系的,我倒觉得这粥比御膳房的好,宫里的腊八粥纯是糖的味道,都没有果仁的清香了。不像卫大人的粥,果子有种炒货的特殊香气呢。”

        卫刃闻言更坐不下去了,很快起身告辞,称得上是落荒而逃。

        刚回到明正宫,就见冷着脸的画眉公公来叫他:“卫大人,皇上宣你进去。”

        画眉公公一贯是板着脸的,但卫刃总觉得,近来画眉公公对着他似乎更冷了些。

        而他进门后,皇上就兴致勃勃问道:“朕知道你拎着食盒殷勤去了,如何?”

        卫刃:……不想说话。


  (https://www.lewenwuxs.com/23/23057/728687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